20强!西安外贸竞争力稳步提升

转自:国际商报

近日,海关总署所属的《中国海关》杂志发布了2022年中国城市外贸竞争力报告。报告显示,西部地区西安排位最高,位列第20位,较2021年前进4位,彰显了西安外贸创新发展动能强劲、潜力十足。

不沿边不靠海,西安外贸提质升级靠什么?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最集中的中心城市之一,西安有普通高校63所,每年在校大学生120万、高校毕业生近30万,是大西安建设最富价值、最具潜力、最可持续的关键资源。

今年7月,易点天下的“出海营销神器”AIGC产品——KreadoAI正式问世。对于在西安成长、上市并快速“抢滩AIGC”,易点天下产业发展中心总监肖倩表示,这与西安“丰沛”的人才供给密不可分。

在刚刚结束的第七届丝博会中国-中亚电子商务深化合作圆桌会上,西北工业大学国际交流处副处长李自伟表示,西北工业大学将以哈萨克斯坦分校为依托,建设“丝路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基地”,筹办中国-中亚丝路电商创新创业大赛,探索成立“一带一路”电子商务国际合作联盟,整合校内校外、省内省外、国内国外的高校、企业资源,构建集人才培养、人员培训、校企结合、科研创新为一体的合作联动机制。

人才红利持续释放,今年前10个月,西安新增外贸经营主体753家,全市进出口总值2942.9亿元,其中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897.1亿元,增长14.5%。

亮眼数据背后,是西安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人才、政策、通道、平台、产业等多方优势兑现的成果。

1月开始,西安市商务局就筹划开展“陕耀出海”拓市场增订单系列行动,先后赴德国、韩国、美国等地参展;参加广交会、进博会、加博会等国内外展会,积极承接加工贸易产业梯度转移。

3月,《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自贸试验区创新西安宣言》发布。目前中欧班列“长安号”常态化开行17条国际干线,基本覆盖欧亚大陆全境;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累计开通104条国际客货运航线,“中亚五国六点”航空客货运通道贯通。

4月,西安市跨境电商协会成立,推动跨境电商聚集发展;8月,中国银行陕西省分行成功开立中亚地区乌兹别克斯坦土伦银行跨境人民币同业往来账户;9月,《西安市促进外贸提质增效若干政策措施》出台……西安对外贸易发展环境持续向优、便利化水平不断提高,为外贸企业注入了“强心剂”。

“新三样”走俏

外贸结构优化显成效

在报告的2022年效益竞争力50强榜单中,西安以81.83位列外贸效益竞争力全国第14位。

近年来,随着各产业链条的升级,我国外贸迎来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新三样”(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二手车出口这一新业态异军突起,成为外贸新动能。

正如报告提到,以高新技术为根本支撑,以先进产品抢占国际市场新赛道,我国出口产品的价格水平和收益能力得到显著提升。西安也不例外。

9月28日,第20000列中欧班列“长安号”发出,装载165辆吉利汽车发往莫斯科。至此,吉利通过“长安号”已经发运了5115辆整车至俄罗斯。“预计在2024年下半年,西安基地海外出口将由整车转为KD件,预计月均出口量将达到2000台(667柜)以上。”吉利汽车西安基地生产总监陈斌说。

10月17日,隆基绿能马来西亚双文丹2.8GW单晶高效组件工厂正式投产,标志着隆基绿能在马来西亚实现光伏全产业链闭环。截至2021年年底的数据显示,隆基绿能马来西亚系列项目带动国内出口近20亿元,而这很大一部分通过“长安号”出口。

二手车出海潮也向西安袭来。今年以来,从探索“二手车出口+保税+中欧班列+启运港退税”业务模式,到8月中国(陕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企业二手车出口报关信息验证平台上线,西安助力陕西企业共享二手车出口的发展红利。1-8月,西安市共出口二手车2251台,出口金额6343.46万美元。

截至目前,陕西省共有380余家重点企业通过“长安号”进出口货物。显而易见,西安抢抓共建“一带一路”机遇,发挥地理中心聚合辐射优势,促进“运产贸”融合发展的质量与效率齐飞。

自2019年5月,陕西加工贸易产业转移承接中心落户西安国际港务区以来,“一带一路”临港产业园快速建设,园区目前已引进世界500强企业31家、中国500强企业39家、中国民营500强企业15家;大宗贸易企业达886家。

今年6月,商务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海关总署印发《关于发布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考核认定结果的通知》,西安市成为全国首批新认定的5个承接转移示范地之一。

新兴产业聚集

释放外贸增长新潜力

报告关键指标潜力竞争力篇指出,拥有各类开放平台和先行试点的城市,在先行探索的优势下,未来外贸发展更具潜力。

陕西自贸试验区95%的区域在西安。作为西安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主要阵地”,自贸试验区彰显出对外贸企业的强劲吸引力。

六年多来,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区域已累计形成652项创新案例,其中39项得到国务院和相关部委通报肯定,66项在全省复制推广。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已成为西安招引企业的“亮丽名片”。

自2018年7月获批中国(西安)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城市至今,西安跨境电商及相关企业达1800余家;依托陕西西咸空港综合保税区搭建国际航材供应链服务平台,西安飞机保税维修产业规模突破10亿元;统筹西安经开区、西安高新区两大开发区,探索形成的服务型制造模式推动西安服务和技术交易额突破200亿元。

制度红利变市场红利,自贸试验区贡献了西安近八成的外贸进出口额。

眼下,推动全产业链创新发展、加快建设现代产业集群是自贸试验区的关键之举,也是壮大外贸新动能的全局之要。

因此,自贸试验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相互赋能,“科创自贸”俨然成为西安外贸提质升级的新招牌。63所高等院校、460多家科研机构、144个国家级创新载体和154家省级以上技术研究中心,共同构筑起“科创自贸”的最强磁场。

西安建设大健康产业创新示范基地,打造医疗器械研发转化公共服务平台,率先开展第三方医学检验实验室持有人制度改革,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充沛动能。

西安组建集成电路技术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搭建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率先实施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全程保税业务试点,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集聚相关企业达1100多家。

截至目前,西安已形成电子信息、汽车、高端装备、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等五个千亿级的产业集群,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国份额的14.1%,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占全国比重约12%,闪存芯片和单晶光伏组件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

王嘉楠 李 倩

点赞

发表回复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