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于公众号:洞见学堂
作者:孙德馨
【导读】
近年来,中美贸易战、新冠疫情、俄乌战争等全球范围内不确定性事件显著增多,中国企业在出海过程中开始面临供应链“卡脖子”、供应链中断、供应链重构等挑战。在此背景下,中国企业出海已不仅仅是产品的出口,如何构建敏捷、稳定的供应链至关重要。在这方面,拥有多年出海经验的联想集团,就颇有心得。在Gartner发布的2025全球供应链25强榜单中,联想以排名第8的成绩超过沃尔玛、宝马等企业,成为全球供应链强者。那么,联想是如何打造全球供应链的呢?本文将对此展开详细的分析。
一、 网络化,构建全球供应链网络
一方面,出海企业需要建立本土化的供应链,贴近本土市场、深入本土市场,形成点的深入;另一方面,出海企业还需要根据不同国家的资源优势进行布局,建立供应链的全球化网络,实现网的广泛。
(一)建立本土化供应链
在逆全球化的趋势下,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扶持本土产业,对出海企业设置关税、技术保护等贸易壁垒,这对出海企业的供应链本土化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同时,供应链本土化能够更好地帮助出海企业降低供应链成本和不确定风险,更好地应对全球化竞争。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就曾表示,中国出海企业要重视通过贴近本地市场构建韧性供应链。
联想在出海过程中,就不断深入当地,构建本土化的供应链。以巴西市场为例,在生产制造环节,联想借助自有+代工的混合制造模式,实现了旗下子品牌摩托罗拉100%本土制造。联想自有的因达亚图巴工厂、雅瓜里乌纳工厂和马瑙斯工厂三大工厂,合计在巴西雇佣超过1600名员工,负责生产个人电脑、服务器、摩托罗拉手机等产品。在研发环节,早在2012年,联想就在巴西设立了研发部门,以此深入洞察本土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截至2024年12月,联想在巴西的研发投资约为5亿巴西雷亚尔(约合6.88亿人民币),拥有超1500名研究人员。本土化的供应链不仅降低了联想的运营风险,还让联想更快、更好地融入巴西社会,打造出备受本土消费者喜爱的产品,赢得了本土消费者的信任,在巴西市场站稳了脚跟。从个人电脑业务来看,联想在巴西的市场份额从2012年的3.56%增长到2022年的20.44%,市场份额目前已排名第二;从手机业务来看,自2014年并购摩托罗拉以来,联想子品牌摩托罗拉在巴西手机市场份额已连续九年保持第二的位置。
除此之外,联想还在墨西哥、欧洲等多个国家及地区构建了本土化的供应链,提高供应链稳定性、增强自身市场竞争力的同时,不断推动各业务在全球市场上的份额增长。IDC数据显示,PC业务方面,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PC出货量达到6320万台,联想以24.1%的份额稳坐首位;手机业务方面,截至2024年,除中国市场外,联想手机业务在全球其他市场的总收入已经进入TOP5之列。
(二)建立全球化供应链
随着出海步伐加快,联想开始布局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因地制宜地构建了全球化的供应链,借助当地供应链优势的同时,分散单个供应链节点所承担的压力,避免供应链中断风险,提高供应链韧性。
在联想看来,不同国家和地区各自具有日积月累形成的比较优势。例如,中国有产业集群优势,日本有工程化优势,美国有创新设计优势,印度有软件服务优势,东欧国家有多语种商务支持优势等等。
基于此,联想充分利用各地的优势资源、博采众长,形成更具创新性的技术、产品和方案,以及更具竞争力的供应链的同时,还能在全球形成供应能力“备份”,以规避全球供应链中断的风险。在研发环节,联想形成了以中国北京-日本大和-美国罗利为支点的“研发三角”,并随着对全球市场的不断拓展,进一步完善研发网络,布局了德国法兰克福、巴西雅瓜里乌纳、美国硅谷、日本横滨等地,完成了全球18个研发基地的布局。在生产制造环节,联想以自有制造为主、OEM和ODM代工为辅的策略,在日本、美国、巴西、墨西哥、印度等地建立了本地化工厂,构建了全球化的生产网络。物流配送环节,联想则建立了辐射全球的生产交付服务中心。其中,墨西哥供应整个北美,匈牙利供应欧洲,巴西、阿根廷、日本、印度则供应客户偏好独特的本土市场。
同时,为了更好地整合全球供应链网络,提高整体供应链的透明度和响应速度,降低整体供应链管理成本,联想还不断借助数字技术赋能全球供应链。具体来说,联想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自研了全球供应链智能控制塔(SCI),充当全球供应链的“智慧大脑”和“指挥中心”,通过构建数据驱动智能供应链体系,基于供应链的变化提供实时数据、智能分析和决策参考,为供应链实现智能运营转型赋能,实现智能预测、智能采购、客户订单智能管理、智能制造、质量智能管理和智能物流等,并提高供应链的运营效率及韧性。基于此,联想实现了解决问题的决策时间缩短50%-60%,工作流程自动化程度提升,工作效率提升10%-20%,订单及时交货率提升5%,从而更好地服务全球客户。
二、协同化,建立供应链生态
一方面,出海企业应积极与上下游企业协同,抱团出海,构建稳健的供应链生态;另一方面,出海企业还应赋能培养本土的生态伙伴,共同做大生态“蛋糕”,共生共赢。
(一)协同上下游企业抱团出海
过去,中国企业出海往往是单打独斗,而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正带动国内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出海,互利共赢,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带来更广阔的市场的同时,进一步降低自身成本、应对贸易保护政策。
在优化自身全球供应链布局的同时,联想不断发挥“链主”企业的作用,推进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抱团出海,已带动了250多家国内供应商在国外共同发展。例如,联想在拓展北美市场的过程中,光大同创就作为配套企业,与联想共同进入墨西哥的蒙特雷市建厂,为联想提供包装、组件等,并跟随着“链主”企业联想不断深化海外市场,获得了持续稳定的增长。2023年,光大同创已开始筹建其在墨西哥的二期工厂,为联想等合作伙伴提供更具价格优势的组件产品,这进一步降低了联想供应链的运营成本,并提高了其供应链的响应速度。类似的,做电源的航嘉,做散热的奇宏科技,做内存的记忆科技等企业也都跟随联想抱团出海,并成为了全球领域的隐形冠军。航嘉董事长罗文华甚至曾表示:“一个优秀的企业,他一定有自己的供应链,联想有任何的需求,我们都责无旁贷。”
为了减少供应链上下游的中小企业的负担,提升供应链出海的协同性,联想还特别成立了联晟智达供应链赋能平台,依托自身的出海经验,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一站式的出海方案。具体来说,联晟智达能够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包括本地化交付、仓储、物流、生产等一站式的定制化智能供应链服务,这不仅能够帮助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高经营韧性与抗风险能力、更好地融入当地经济,还能进一步降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出海的门槛,加速其与联想共同出海的步伐。例如,作为联想屏幕供应商的TCL华星,不仅借助联晟智达的智慧物流控制塔,实现了与联想等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物流实时共享,并能够全程监控干线运输,确保信息透明与货物安全的同时,为管理者提供全面的数据分析支持;同时,TCL华星还实现了物流活动的碳排放评估及管理,帮助其规避出海过程中的合规风险,进一步提高联想整体供应链的稳定性。
(二)与本土伙伴共建供应链生态
在拓展海外业务时,中国出海企业需要与当地伙伴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共建供应链生态。这不仅能够让出海企业扎根当地,构建更加稳定、安全的供应链,还能够在发展自身业务的同时对当地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创造价值,成为被当地所接受的出海企业。
基于此,联想积极与本土伙伴共建供应链生态,实现自身业务资源与本土资源的流动,共生共赢。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全球供应链负责人关伟曾表示,“建立(供应链)生态比吃独食更稳定,生态稳定了,整个供应链的韧性才会加强。”
例如,2024年,联想与Alat(埃耐特)决心合作,共同深耕中东和非洲地区的市场。联想将在巩固中东及非洲地区现有业务的基础上,将其全球领先的供应链、技术和制造能力引入沙特,为本土市场创造上千个就业岗位;Alat则将基于自身广泛的本地网络和丰富的市场洞察,支持联想加速市场拓展,精准触达本土客户,持续提升业务表现和市场竞争力,与联想共同构建供应链生态。2025年2月,联想集团与Alat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共建制造基地,并计划于2026年投入运营,预计每年共同承担数百万台笔记本电脑、台式机和服务器的生产,该工厂不仅构成了联想全球制造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还进一步推动沙特本土的工业发展和经济增长。杨元庆曾表示,与Alat的生态合作使得联想拥有更多的资源和更大的财务灵活性来充分把握沙特乃至中东和非洲地区的巨大增长机遇,从而加速转型,拓展业务;联想也将助力沙特实现经济多元化、工业发展、技术创新、就业增长的2030愿景。
【小结】
联想20余年的出海经历,为中国企业提供了丰富的出海经验。出海企业不仅由点到网的构建供应链网络,扎根本土的同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供应链整合;还应该构建供应链生态,与上下游企业抱团协同出海,并与当地伙伴协同共生,以此构建稳健、安全的供应链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