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式出海“生而全球”的新力量

在第136届广交会上,视源股份首次展示包含九大解决方案的出海矩阵。 受访者供图

广州新一轮出海的企业,比以往都要有看头:

美国东部时间10月25日,广州的超级IPO来了。文远知行WeRide正式在纳斯达克上市,成为全球通用自动驾驶公司第一股和全球自动驾驶出租车第一股,首日收盘市值达320亿人民币;

法国时间10月14日,小鹏汽车P7+首批量产车从广州生产基地“驶向”巴黎车展,开启欧洲预售同时启动全球化战略2.0。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发了一条朋友圈:“小鹏汽车的国际化从轻度探索进入稳定运营”;

北京时间10月15日,在第136届广交会上,广东省超高清产业集群“链主”企业视源股份首次秀出技术创新“肌肉”,展示了包含九大解决方案的出海矩阵,并官宣打造“智造总部+出海总部”,持续提高出海能力。

三个企业一定程度上分别代表着当下出海的三股力量:一种是自带创新基因,“生而全球”;一种是主动出海拓展,步步为营;一种是垂直“链主”崛起,自然外溢。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赛道:先进制造业,尤其是“新三样”类企业;他们有一个相近的模式:以供应链为主体的“链式出海”。

“当全球供应链开始重构,拥有最全制造业门类、最强供应链整合、最快数字化应用三重能力叠加的中国企业,对欧洲本土企业已呈降维打击之势。”汉堡中国商务中心项目经理付天微服务中企出海十几年,对此有着最直观的感受。

南方日报记者 陈思勤

巨头背后的“雁阵”

今年是周莉莉入职以来出国最多的一年。

作为视源股份海外事业群副董事长,她频繁切换“海陆空”模式,走访了近10个国家,见了很多客户,马上又要开始半个月的出差。

其实视源并不是出海新手,目前在全球6个国家均有子公司。根据第三方数据显示,其主营业务TV主板全球出货量已超7亿片,全球市占率已近30%。也就是说,全球每3台电视里就有1台使用了视源的主控板卡。

一直以来,视源持续为三星、LG、海信、TCL、小米、创维等全球知名品牌提供核心部件以及整机的研发设计、供应链整合、生产制造及品控全链条服务的定制化解决方案。

“客户在哪里,视源的脚步就在哪里。客户的国际化布局要求我们跟随在本地有及时响应的供应链能力。”视源股份首席技术官杨铭坦言,这么多年跟着全球客户探索出一套全球化布局协同的产业链体系。

调研组观察到,无论是像苹果、特斯拉这样的国外全球性品牌,还是如TCL、海信等从国内走向世界的消费品牌企业、抑或是宁德时代、比亚迪等新能源出海巨头,背后都隐藏着一条规模庞大且韧性十足的垂直供应链。这批供应链“小巨人”企业与世界级品牌的合力全球化,构成了中国制造业“链”接世界的力量,形成了当前组团出海的重要力量。

新一轮龙头企业出海,已难以单兵作战,而需要上下游联动。供应链从来不是一根链条,而是一张多层次、多维度、纵横交错的网络。正如《供应链攻防战》一书作者林雪萍在书中所说,这种联动的链接力本身就是中国供应链最具韧性和效率的地方。

付天微为这一观点提供了新的佐证。他告诉调研组,宁德时代一家企业,就带来数十家二线电池厂落户德国,一整个组团都是国内上市公司。新能源动力电池领域,欧洲与中国的代差有接近十年。这个代差尤其体现在生产节奏、技术迭代甚至是组织管理水平,欧洲企业已与中资企业产生明显的“效率代差”。

越出海,越加仓

“任何一家汽车公司或者科技企业都需要有全球化能力的整合,单打独斗会非常困难。”在巴黎车展期间,何小鹏表示。

小鹏汽车的全球化战略刚刚在欧洲加速起步。

9月25日和26日,小鹏G9/G6/P7三款车型宣布开进西班牙和葡萄牙市场。目前,小鹏已扩展到全球30个国家和地区,在欧洲有数十家经销商,在德国有多个研发中心。

到2025年底,小鹏汽车将拓展至超过60个国际市场。未来海外销量占比要达到总销量的一半。

这无疑是一个展现包括产品交付力、创新力、链接力在内的综合竞争力的目标。

何小鹏对于实现这个目标,很大一部分底气来自于他持续不断地在重仓布局大本营——广州。

此前,环评文件已披露小鹏汽车在中新广州知识城启动二期项目的建设,总投资12亿元人民币,该工厂将侧重新能源乘用车车身零部件的生产能力,以及生产插电混动车型。除此之外,还有位于天河区的小鹏科技园正在建设中,未来将成为小鹏汽车“探索未来”的创新策源地。

一边加速出海脚步,一边重仓大本营,是调研组观察到的一个新趋势。

也就是说,不少新一轮出海的中国企业正在构建一条“平行供应链”。一条是海外供应链,正如宁德时代,这是基于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的主动出海;一条是本土供应链,正如视源持续扎根、扎实广州“大本营”,这是基于总部优势和引领优势的再度加仓。

视源股份首席战略资源官段宇坦言,恰恰是为了更好地出海,公司三年前就在谋划智能制造基地。“广州可以说是我们的‘出海总部’。我们要贴近、观察、掌握链条上的每个环节,例如制造工艺的提升,运转效率的优化等等。”

希音是另一个例证。9月28日,希音湾区供应链一期项目在增城开工建设,这是全国最大跨境电商供应链总部。

海洋贸易孕育了广州这座千年商都,新一轮出海浪潮催生了企业在广州设立出海“总部”、供应链总部,其背后隐藏着一个广州建设“中心型世界城市”的关键内涵——供应链出海“中枢”。

就像希音已然是一个巨型的供应链“中枢”。完整的生产环节不一定全部局限于广州范围内,但总部中枢需要在广州。目前已有超20个省份的逾300城产业带通过希音平台出海开拓国际市场,覆盖服装、鞋类箱包、珠宝配饰、家居百货、美妆个护等20多个品类。

当“链式出海”成为新趋势,能否成为供应链“中枢”显得格外重要。它既要链接起地理版图上的节点,又要打通供应链链条上的卡点。在全球供应链秩序重构中,这对于广州无疑意味着枢纽提级的全新机会。

枢纽城市呼唤平台企业

在伦敦街头,调研组看到了一个关于品牌“链主”引领出海的超级样本。

卡姆登是伦敦最时髦的地方,潮人集聚。芭比粉主题的名创优品门店开在转角处,十分吸睛,这是名创优品在伦敦的第27家门店。

2024年上半年,名创优品来自海外市场的收入为27.32亿元,同比增长42.6%。全球门店总数突破了7000家,其中海外门店数为2753家,占比接近40%。

名创优品频频亮相不仅仅是品牌营销。从默默无闻的“中国制造”到有名有姓的名创优品,中国企业已经从单纯的产品出海进化到了产品—品牌—研发—商业模式—数字化的全链条出海。

名创优品根植于中国完备的供应链体系,这不新鲜。其背后有1400多家供应商,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和华中两湖地区,产品可以通过物流系统配送到全球6000多个网点和终端渠道。

但不同之处在于,名创优品不是加工转手卖货,而是整个链条的主导者,涵盖价值链的前、中、后端,全部控住。它将这些制造商聚集起来,以代工生产(OEM)或贴牌生产(ODM)的形式定制产品,以“名创优品”的品牌直面消费者,通过大规模直采(从工厂到门店,从工厂到港口)减少传统供应链层层加价,拥有终端定价权,既保证“名创价格”在市场中拥有竞争力,又保证了较高的利润率。

9月23日,名创优品公告以62.7亿元收购永辉超市29.4%的股份,成为其第一大股东。这起“蛇吞象”的并购,意在协同打通零售渠道,透露了名创优品创始人叶国富的“野心”——成为枢纽。“如亚马逊、阿里这样的超级平台,要么做全球第一,要么做中国第一,其他都没有意义,因为体量太小。”

从韧性与安全来看,这是一种出海范式的进阶:以品牌为主体,依托成熟的供应链体系,把产业链的附加值留在中国,成为枢纽型平台企业。

对旨在发挥枢纽功能的中心型世界城市来说,广州如能孵化更多的枢纽型平台企业,在企业出海中扮演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重要节点,这既符合“千年商都”向“国际商贸中心”的转型进阶路径,也将是企业、产业与城市的“链式升级”和“组团式胜利”。

举报/反馈

点赞

发表回复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