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外贸在“十四五”期间克服内外困难,努力向上。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十五五”期间中国外贸在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将加速提质增效,塑造竞争力,努力保持增长的态势。
持续向好
“2024年我国外贸形势好于2023年,而且稳中有进。进的方面,主要体现在外贸结构优化,市场多元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在我国外贸中地位进一步提升,货物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外贸大省在我国外贸发展中的地位更加巩固,部分西部省份贸易增速较快,形成外贸发展的新动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综合研究室主任、研究员赵福军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值43.85万亿元,同比增长5%,规模再创新高。
2025年是“十四五”的收官之年,“十四五”期间我国外贸领域展现出的特点会延续到“十五五”吗?赵福军认为,“十五五”期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我国外贸中的地位将继续提升,服务贸易、数字贸易发展相对较快的趋势都将延续到“十五五”期间,同时还将有更多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走向世界舞台。
数据显示,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占我国外贸的比重从2013年的四分之一左右,上升到2024年的50.3%;服务贸易占我国货物和服务贸易比重从2012年的11%,上升至2024年前11个月的14.4%;跨境电商进出口从2021年的1.98万亿元,增加至2024年的2.63万亿元,在我国货物贸易中的比重从2021年的4.93%上升至2024年的6%.数字交付的服务贸易也相对加快增长,从2021年的8212.5亿美元,增加至2023年的9331.2亿美元。
尽管如此,“十四五”期间,中国外贸行业依然面临一定的压力,整体上还是展现出了贸易增速放缓、经济结构深度调整、市场多元化、中美关系面临挑战,但是经济高度融合、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升级等特点。
承压上行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十五五”期间我国外贸行业或将承压上行,发力塑造竞争力。
赵福军告诉记者,当前我国正形成以创新为重要特征的产业系统竞争新优势。未来,我国按照参与高水平的国际循环标准,以国内大循环为底盘,积极延伸和拓展外贸企业产业链,把外贸产业链扎根在国内,以产业链生态系统竞争新优势,不断提升我国外贸竞争力。今后,越来越多源于创新且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将会涌现在世界舞台上。
党的二十大报告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描绘出我国外贸发展蓝图,将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发展数字贸易,加快建设贸易强国。
赵福军建议,面临国际格局加速演进和激烈的国际竞争,要加快塑造巩固以创新为重要特征的产业链系统竞争优势。以系统竞争优势,赢得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动优势。更为重要的是,充分发挥国内大循环作用,夯实贸易强国建设的底盘。要依托我国资源、绿水青山等优势,按照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经营,大力推过国内大循环塑造具有特色、独具竞争力的产业,不断提升以特色产业支撑出口的国际竞争力。
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也是产业的基石。在彭波看来,“十五五”期间,外贸企业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以应对变化的国内外环境:一是在市场拓展与布局方面,深化新兴市场合作、优化市场结构;二是在产品与服务创新方面,提升产品附加值、发展服务贸易;三是在数字化转型方面,优化业务流程、拓展跨境电商业务;四是在绿色可持续发展方面,加强绿色生产、拓展绿色产品市场;五是在风险管理与应对方面,积极应对贸易保护主义、防范汇率风险;六是在品牌建设与国际合作方面,加强品牌建设、 加强国际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