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而美"法案涉及跨境电商的内容介绍,中国卖家的系统性应对策略分析 ?

美国“大而美"法案涉及跨境电商的内容介绍,中国卖家的系统性应对策略分析 ?

美国《大而美法案》(OBBBA)于2025年7月4日由特朗普签署生效,其核心条款对跨境电商形成系统性冲击,尤其针对中国卖家。以下是法案关键内容及应对策略分析:

📦 一、法案中涉及跨境电商的核心内容

  1. 取消800美元以下包裹免税(De Minimis规则)
  • 政策调整:彻底废除每人每天800美元以下进口商品的免税待遇,自2027年7月1日起全面实施 。
  • 影响:
  • 直邮小包物流成本预计上涨30%-50%,义乌小商品等低利润品类受重创 。
  • 违规使用免税通道将面临高额罚款(首次$5000,后续最高$10,000) 。
  1. 加征10%基础关税(暂搁置但风险仍在)
  • 原计划对所有进口商品加征10%关税,虽暂未实施,但可能随时推进,电子、机械类产品成本压力显著增加 。

  1. 移民执法升级冲击用工合规
  • 移民与海关执法局(ICE)预算增至1000亿美元,严查仓储、物流等环节的非法用工,中资企业用工风险陡增 。
  1. 新能源与技术合作限制
  • 电动车补贴终止:提前取消每车$7500税收抵免,打击比亚迪等中企对美出口 。
  • 技术壁垒:美企与中企签订超$100万技术协议将丧失政府补贴,针对性限制宁德时代等合作模式 。
  1. 消费市场间接萎缩
  • 未来10年削减医疗补助(Medicaid)和食品券(SNAP)合计近万亿美元,低收入群体购买力下降,波及服装、电子等传统出口品类1 。

🛡️ 二、中国卖家的系统性应对策略

(一)短期应急:成本优化与合规调整

  1. 物流模式转型
  • 海外仓替代直邮:在美建立或租赁海外仓,批量清关降低单件关税成本;优先布局墨西哥、越南近岸仓,利用USMCA协定规避高关税 。
  • B2B模式探索:通过本地批发商分销,减少终端包裹数量,规避小额包裹新政 。
  1. 供应链合规加固
  • 用工审核:严格核查美国合作方员工身份(W-2/1099文件),避免因非法用工被罚 。
  • 原产地标注:物流单据明确标注生产国,防止被误判为“转运货物”触发40%-70%惩罚性关税 。

(二)中长期重构:供应链与市场多元化

  1. 供应链地域转移
  • 近岸制造:在墨西哥、越南设厂,利用原产地规则(如USMCA、RCEP)享受低关税 。
  • 东南亚替代:光伏、储能企业可向柬埔寨、泰国转移产能,规避中资持股超25%的补贴限制 。
  1. 市场多元化布局
  • 替代市场:加速拓展欧洲(Temu欧洲站流量增67%)、拉美(墨西哥电商渗透率40%)及东南亚 。
  • 平台分散:结合亚马逊高客单价、Temu半托管降本、TikTok引流,避免单一平台依赖 。
  1. 产品与品牌升级
  • 高附加值品类:转向宠物用品、户外装备、智能家居等溢价高、关税敏感度低的品类 。
  • 技术自主化:减少对美国技术依赖,自研核心专利规避合作限制 。

(三)政策红利捕捉与合规工具

  1. 税收结构优化
  • 注册美国实体(LLC/S-Corp):利用20%所得减免(Section 199A),申请小企业退税或PPP贷款 。
  • 芯片/制造类抵税:符合条件企业可享35%税收抵免,鼓励在美设厂 。
  1. 数字化管理系统部署
  • ERP系统整合:通过易仓ERP等工具实现多平台订单协同、库存全球调度及关税成本动态测算,降低20%履约成本 。

💎 三、总结:核心行动时间表

  • 2025年7-8月:紧急评估De Minimis依赖度,启动海外仓合作或墨西哥中转测试 。
  • 2025年底前:完成LLC注册、供应链合规审核,布局欧洲/拉美试水店铺 。
  • 2026-2027年:推进东南亚/墨西哥产能转移,构建高溢价品牌产品线 。

🔥 关键提示:法案将全球贸易规则从“关税战”升级为“规则战”,中国卖家需以 “合规前置+弹性供应链” 为核心,在政策窗口期(2027年免税全面取消前)完成系统性转型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点赞

发表回复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