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主流的零售模式和策略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放眼未来2至3年的全球市场,全渠道零售或将成为最被看好的零售形态,在全球范围内继续保持第一。各地区存在的形态差异主要是由该地区的数字化程度、消费者偏好以及基础设施情况决定的,比如,亚太地区将更注重线上电商和线下体验店的发展,对下沉市场的本土化经营信心仍有待提高。值得一提的是,社交电商目前仅在中国等特定区域流行,尚未全球化。
放眼全球,线上销售已然在各地区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门店的生存空间被压缩,传统商铺也在持续减少中,实体店必须证明其价值,因为只有那些最独特、最具吸引力和最流行的才能在日益剧烈的市场竞争下生存。
为了提高竞争力并实现持续发展,实体经济也开始适应并向着数字化演变:通过线上的消费行为数据,分析消费人群、偏好、消费区域,使线下零售商能更合理地布局自身的物流、供应链、门店选址、商品SKU,打破传统门店统一铺货模式,打造出“千店千面”,为线下门店带来新客流。同时,实体零售业态要从“产品思维”转变为“用户思维”,将店内体验作为区别于线上购物的抓手,以满足消费者期待,提升消费意愿。
经济环境产生的不确定性以及需求急剧下滑,让各地区的零售商意识到了人工智能(AI)技术在需求预测方面的巨大优势。全球企业正致力于将AI融入零售,借助其优化流程:例如提供智能化的人员配置、库存管理,以及优化产品供应;运用于产品需求预测,可改善库存规划、减少浪费;其自主学习功能可用于改进和优化个性化推荐,丰富消费者体验,提升粘性;其所提供的可实施洞察也能协助优化定价策略以及处理供应链问题。
在自主品牌出海方面,针对不同品类、不同市场地位的品牌是需要差异化运营的。生产制造能力强、技术储备完善、品牌矩阵丰富(尤其是拥有自主或者收购的有海外认知度的品牌)、海外组织管理能力强且资金充沛的企业,应当在强化全球化生产制造的同时,强调海外本地化的运营管理,以消费者与市场洞察为基础,建立数字营销生态系统,全渠道运营,全链路触达消费者,积极探索新渠道模式(例如跨境电商);着力自主品牌建设,开设旗舰店、体验店,直达消费者(DTC),构建与消费者密切沟通的桥梁;同时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全面提升订单履约效率,加强售后服务能力,包括旧货回收、翻新再售。
而对于那些处于发展早期、没有电商运营经验的企业,尤其是供应链工厂,则可以通过第三方平台的全托管/半托管模式,依靠平台在营销、销售、仓储物流、售后等方面全方位的赋能,快速拓展其销售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