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进军巴西港口:国有企业收购阿苏港战略石油码头股份,并引发国家主权担忧

中国进军巴西港口:国有企业收购阿苏港战略石油码头股份,并引发国家主权担忧,巴西正在与一家中国巨头就阿苏港运营公司的部分股权出售事宜进行谈判。这对巴西的石油出口和战略安全意味着什么?

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一个外国势力控制了与贵国战略石油出口基础设施相关的一家公司的部分股权。这听起来可能有些天方夜谭,但这正是巴西与中国之间正在发生的事情。这家亚洲巨头一直在积极扩张其在南美港口的业务,目前已收购了Vast Infrastructure的股份,该公司是里约热内卢阿苏港的运营公司之一。

虽然此举并不意味着出售整个阿苏港——一个拥有28家公司和11个私人码头的综合体——但这笔交易引发了与国家主权相关的领域的担忧。毕竟,我们谈论的是一个处理巴西相当一部分石油出口的码头。

新的中国收购有何风险
该项目由招商局港口控股有限公司(CMPORT)负责,该公司隶属于招商局集团(CMG)。2月底,招商局港口宣布签署合同,收购Vast Infrastructure的股份。Vast Infrastructure是Plummet Logistics控股的一家公司,Plummet Logistics是负责波尔图杜阿苏港开发的控股公司。

— 文章继续如下 —
另请参阅其他功能
比亚迪和长城汽车等中国汽车制造商纷纷进军巴西,在巴伊亚州和圣保罗建厂,以占领电动汽车市场。

中国汽车制造商“入侵”:比亚迪、长城汽车建超级工厂,争夺巴西电动汽车市场
巴西石油和天然气投资飙升 150%,2024 年将超过 940 亿雷亚尔

石油和天然气行业在生产阶段的投资创下纪录,尤其是在桑托斯和坎波斯盆地。ANP的一项调查显示了紧张的局势,并强调了资源利用的优先事项。
壳牌扩大对加托杜马托项目的参与,并加强在巴西盐下油田的影响力

这家能源巨头通过一项新协议加强了其在巴西的业务,该协议将扩大其在桑托斯盆地盐下层的业务。交易包括与道达尔能源公司进行股权交换,并使壳牌公司获得加托杜马托项目的多数股权控制权。
黑金!看看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多的国家

全球最大石油储备国排名揭示了财富与危机之间的反差。调查揭示了石油储备最多的国家,并强调了它们面临的经济、政治和技术挑战。
该谈判尚待监管机构批准,但已引起轰动。原因很简单:Vast运营的码头是南美洲唯一能够接收此类船舶的码头。VLCC (超大型原油运输船)对于运输大量石油至关重要。

目前,阿苏港的日吞吐量约为56万桶,许可吞吐量最高可达120万桶/日。Vast虽然只是该综合体中的一家公司,但它在国家石油出口基础设施中发挥着战略性作用。

Plummet Logistics在官方说明中澄清了这一行动:

Prumo Logística 和招商局港口已敲定出售其子公司 Vast Infraestrutura 股权的条款,Vast Infraestrutura 拥有阿苏港的石油码头。交易的完成取决于先决条件。此次交易符合 Prumo 与全球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开发阿苏港业务的战略。招商局港口是招商局集团的子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港口开发商、投资者和运营商,其业务涵盖中国沿海的主要枢纽。

中国系统性扩张至南美港口
收购Vast股份是中国巩固其在该地区港口地位的更广泛战略的一部分。2018年,招商局港口已收购了南美洲最大的集装箱码头——巴拉那瓜集装箱码头。此外,该集团还参与了桑托斯港的项目以及马拉尼昂州新码头的建设。

北弗鲁米嫩塞州立大学达西·里贝罗老师马科斯·佩德洛夫斯基认为, 这是一个协调的运动:

在接受《对话》采访时,他表示:“钱凯港(中国最近在秘鲁开设的大型港口)、巴拉那瓜港以及现在参与阿苏Vast港的建设,都是中国企业渗透到南美港口区和其他商品装卸设施的例子。 ”

佩德洛夫斯基警告说,此类投资会给国家主权带来风险,并使监控东道国的货物运输变得困难。

中国崛起背后的担忧:债务陷阱外交

招商局集团在全球港口的活动已引起其他国家的怀疑。最具代表性的案例是斯里兰卡的汉班托塔港。这是一个典型的“债务陷阱外交”案例:这个亚洲国家的政府无力偿还中国贷款,将80%的港口控制权连同一份为期99年的租赁协议一起移交给了招商局集团。

尽管该港口最初设计用于民用目的,但中国甚至在 2022 年向汉班托塔派遣了一艘军用研究船,凸显了该设施的战略用途潜力。

对巴西的影响:港口基础设施“中国化”的风险
虽然此次收购并不涉及整个阿苏港,但一家中国国有企业入股一家负责如此敏感码头的公司,这无疑敲响了警钟。佩德洛夫斯基表示,阿苏港在巴西当局的监管下已经面临重重困难。随着中国招商局港口公司的加入,获取阿苏港信息和运营信息可能会受到进一步限制。

“我不明白为什么中国控制之下,目前的局势会被淡化。相反,监控的趋势是会变得更加严格。”这位老师警告说。

他还指出,收购Vast可能只是巴西港口基础设施“中国化”进程的第一步——这一战略已被该地区其他国家效仿。

国家主权的挑战
中国进入巴西基础设施的关键领域,再次引发了关于外资参与战略性领域界限的争论。尽管巴西受益于外资,但Vast Infraestrutura案表明,允许外国国有企业控制敏感资产存在风险。

正如佩德洛夫斯基强调的那样:

“中国国有企业对另一个国家的战略区域的控制,给国家主权和对被收购区域行使国家权力带来了一系列困难。”

现在,巴西当局必须认真评估此次行动的影响。这场争论不仅关乎经济,还关乎国家对港口基础设施和石油出口等关键领域的管控未来。

点赞

发表回复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