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互联—中国华为开拓海外市场

摘要

2020年1月11日,星火十三期共38名成员组成海外产业调研支队,来到英国。第一站是世界金融中心之一、英国的首都伦敦,从伦敦出发,开始了为期9天的实践调研。本次产业调研主题为“中英2035”,对比和思考中英现代化建设,共分为五个主题。

第三个主题是 应用全球化思维,以华为公司为例,以此探索中国企业的海外发展之路。星火班成员以 华为为代表,参访了位于 剑桥和爱丁堡的两个华为研究所,学习和思考华为在拓展海外业务时的挑战与策略。

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行与深化,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分工,以期开拓海外市场、整合全球资源、整体优化经营。但是企业走出国门也面临着诸多风险与挑战:相关技术限制、品牌形象限制、外汇风险、政治风险、社会风险、金融环境风险等等。那么,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企业是 如何走出国门,如何在规避风险、迎接挑战的同时创造收益、优化产业的呢?星火十三期学员带着这样的问题,参访了位于剑桥和爱丁堡的华为,通过深入的交流访问来剖析我国企业的海外生存之路。

调研背景

为深入剖析我国企业的海外发展之路,星火班成员首先进行了大量的文献调研,总结了我国企业普遍的海外发展策略,并了解华为在海外的基本情况。

1.1

中国企业的普遍海外生存策略

中国企业走出去,主要是通过 对外贸易、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和海外直接投资三方面的跨国经营途径。如今,我国企业不再只是走出去,更要努力走进去、走下去。我国企业在海外的投资可能受到他国 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限制、被垄断的商业秘密与专利技术的限制和如外汇、政治、社会、法律、投资、决策等风险。企业在海外生存下来要求企业更好地完成本土化的工作,提升防控诸多风险的能力,以及提高科技水平、树立品牌形象、增强合规意识等等。也要求我国政府简化审批流程、给予政策支持、完善相应法规、施加适当监管,以及与他国签订双边或多边协定来为中国企业提供更优惠的待遇与更稳定的保障。

1.2

华为海外情况介绍与人才策略

华为作为中国通讯领域领军企业,在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进入海外市场, 开始了其全球化进程。本节以英国为例介绍华为的海外情况与人才策略。

近几年来,华为不断加大在英科研的投入力度,每年投资至少 10%的营收在科研上,科研支出从2012年的 3060万英镑扩大至2019年的 7840万英镑

华为与英国高校的合作也不断发展。2014年1月,与 帝国理工大学共建数据科学创新实验室 ;2014年11月,与 萨里大学合作,共同创建5G创新中心;2015年10月,与 曼彻斯特大学共同开发ICT领域的下一代高性能技术;2017年11月,与英国电信集团(BT)共同签约 剑桥大学,拟投资2500万英镑建立联合研究合作小组。

华为目前在英国拥有约 1500名员工。而截至2018年底,华为全球员工总数 18.8万人;其中,在海外聘用的员工总数超过 2.8万人。华为规定招聘、晋升、薪酬等方面不应有种族、性别、国籍、年龄、怀孕或残疾等方面的歧视。华为的员工来自全球近160个国家和地区,且注重女性管理者的选拔,帮助其职业发展。

(数据来源:华为2018年可持续发展报告)

作为一家国际化公司,华为一直以积极的态度推动海外员工本地化进程。2018年,华为在海外聘用的员工总数超过2.8万人, 海外员工本地化率约70%。华为在执行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制定和实施本地管理制度时, 严格遵循当地的法律法规、行业规范的要求,并注意尊重本地的习俗和惯例

1.3

华为全球各地区研发考虑因素

亚太地区:靠近市场,节约研发成本。

北美欧洲发达地区:技术引进,基础设施良好,熟悉政策文化。

调研经过

深入的文献调研后,星火班学员前往位于剑桥科技园的华为公司(研发平台)与位于爱丁堡的华为公司(研究所)进行参访,并与两个公司的领导、校友进行了深入交流。

2.1

剑桥科技园华为公司参访

1月13日下午,星火班学员走进位于剑桥科技园的华为研究所进行交流,位于剑桥的研究所主要承接挑战性的技术攻关和芯片测试工作。在参观过程中,研究所的硬件实验室主任介绍了 芯片测试的基本知识及常用的电学仪器

图1. 华为剑桥研究所CEO汉克致辞

随后我们与研究所成员座谈, 研究所CEO汉克致欢迎辞,并介绍华为的目标和理念。技术主管介绍当前工作包括麒麟芯片等核心产品的关键技术研发,并介绍了研发团队的成员组成和培养流程。人力主管介绍了华为研究所优越的待遇,热情欢迎清华同学的加入。

图2. 华为理念

在讨论环节中,星火班学员们针对 “美国技术封锁对华为研发部门的影响”,“研究所与国内研究中心的职能”,“研究人员的组成和薪资待遇”等问题与研究所成员进行了深入交流,增进了对于华为企业文化的了解,更加认同其包容性,本土化的海外发展理念。

图3. 星火13期在剑桥华为公司合影(1月13日摄)

2.2

爱丁堡华为公司参访

爱丁堡华为研究所所长李勃老师于当地时间1月17日于爱丁堡大学接待了星火班学员们。爱丁堡华为研究所成立不久,但已出具规模,在爱丁堡地区开展广泛业务合作,主要承担软件开发与研究工作。李勃老师首先为同学们介绍了华为 “端管云”三位一体的业务框架,并介绍了华为能够容量各行业人才的岗位设置。

图4. 爱丁堡华为研究所所长李勃老师介绍华为

文化方面,李老师着重介绍了华为的价值主张—— 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并举例说明了 华为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担当。此外,华为的核心价值观一为 以客户为中心,帮助客户创造价值;二为 以奋斗者为本,末位淘汰制的实施有利于激励员工。

研发创新方面,李老师介绍了华为的 双轮驱动模式——现实的客户需求与技术发展态势共同汇聚为产品解决方案,从而产生创新。 华为以研发作为立身之本,每年将约15%的销售收入投入研发。新技术的产生一方面来自企业内部的技术投资,另一方面来自外部技术合作,并具有联合创新模式。

总结讨论

两次参访后,星火班成员进行了总结讨论,分享收获,并进行广泛交流。

3.1

参访剑桥华为公司后的 Spark talk

当地时间1月14日晚,队员们以“中国企业的海外发展之路——以华为为例”开展了Spark talk。

首先李嘉彧同学介绍了中国企业的海外开拓方式与面临的挑战和问题。王佳恒同学进一步介绍了华为在英国的发展情况,以及华为“圈地造芯”的下一步计划。宫栋宇同学则根据企业发展报告重点分析了华为的海外人才状况和本土化情况。

三位同学介绍后,同学们参考参访剑桥华为的收获,就 美国制裁华为的原因、中兴与华为受美国制裁的影响、以及华为“狼性”企业文化对其海外发展的影响三方面问题进行了讨论。

3.2

参访爱丁堡华为的收获

关于华为在海外发展中遇到的困难,李勃老师主要指出的是 在双方理解与建立互信上的困难,并介绍了华为的一系列解决方案。此外,李勃老师结合自己经历的讲述也为我们今后的成长带来启示。凡是学到的知识总会在某个机遇中用得到。要找到一个足够大的市场,在那里不断做下去。要 随时学习、终身学习

图5. 李勃老师与同学们交流

结论

基于文献、实地参访与座谈,星火班成员总结出对华为这一典型案例的海外企业发展策略的看法,华为经验也值得诸多开拓海外市场的公司借鉴和学习。

华为在海外的成功与它的策略是分不开的,概括来讲,有以下几点。

1

人才的吸引与激励

利用 高薪酬吸引学科带头人建设团队,以 高远的企业愿景和社会责任感增加人才认同,以 员工股东制、末尾淘汰制激励员工。公司建立了文化交流的平台,内部 多元文化互相包容,员工不论之前资历, 平等竞争

2

重视合作

华为与当地大学和科研机构 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并在大学和科研机构临近位置 就地设厂,吸纳科创新鲜血液,吸取西方近现代科学方法论经验。

下一期推送内容中,我们将围绕产学研的创新创业转化,进一步讨论企业与高校的合作与创新之路。

3

重视研发

华为每年都 拿出大量的经费投入研发。有利于掌握前沿科技,增加和保持企业竞争力以在海外立足。

4

重视本地化

华为在海外设厂时 严格遵循当地的法律法规、行业规范、习俗惯例,并 吸收大量当地员工,融入当地。

5

选择因地制宜的销售与研发策略

华为在业务端策略选择上, 针对不同国家的消费文化和经济发展阶段,有针对性地推进海外业务。对于欠发达地区,华为抓住其基础建设和低端产品需求,对于发达且消费文化盛行的地区,华为推行高端产品。在研发端策略选择上,华为 因地制宜,在分析不同国家特点后,有针对性地倚靠各东道主国家的技术、资源、市场、政策等不同优势,吸取高新技术,降低研发成本,增加产品落地。

6

完善产业链

致力于攻克业务连续性问题, 建立自给自足的企业生态。一旦某些方面的合作破裂,华为也能拿出后备方案。

7

积极输出文化,重视公司形象

根据座谈,华为的海外拓展之路异常艰辛。华为公司在海外发展时打出“Building a Fully Connected, Intelligent World”的口号,从零到无穷,不断开拓海外市场,以坚强的意志、精益求精的要求和宏伟的目标 树立了一个积极奋进的跨国公司形象,打造了中国的国际名牌

参考文献:

[1]赵曙明, 高素英, 周建, et al. 企业国际化的条件、路径、模式及其启示[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0, 31(1):116-122.

[2]孙志毅, 乔传福. 我国制造业企业国际化战略模式选择探析[J]. 中国软科学, 2004(8).

[3]徐明棋. 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 世界经济研究(2):4-9.

[4]鲁桐. 中国企业海外经营:对英国中资企业的实证研究[J]. 世界经济, 2000(04):3-15.

[5]陈立金. 中国企业应对海外特殊经营风险的防控措施[J].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7(04):61-63.

[6]王秋蓉.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企业海外生存之道——主动融入走出去的大格局[J]. WTO经济导刊, 2015(10):63-65.

[7]何志毅. 中国企业国际化途径选择——海尔与TCL海外投资战略的比较[J]. 世界经济研究, 2002(06):6-10.

[8]邹东岑. 浅谈中国智能手机企业在海外市场的发展[J]. 市场研究, 2019(8).

[9]吴来桂.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经营风险研究[D]. 湖南大学, 2009.

[10]https://www.huawei.com/cn/about-huawei

[11]袁鹏飞, & 焦捷.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全球化战略回顾[D]. 清华大学, 2012.

[12] https://www.huawei.com/uk/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点赞

发表回复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