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对中国优势出海企业的分析,我们总结四类具有代表性的出海模式:出口贸 易、海外营销、海外运营以及全球化运营。
1.企业出海的四种典型模式
出口贸易:该模式下,企业的海外业务以对外出口为 主,通常在海外没有自己的销售和运营团队,借助海 外贸易伙伴将国内的产品或服务输出到国外市场。
海外营销:该模式下,企业在国内具备较成熟的产业 链,为提升品牌知名度、建立全球化品牌形象,开始 组建海外本地化的销售公司和营销团队,通常企业总 部、研发团队及供应链主要位于国内,会制定海外专 属的产品和市场策略,但是还没有形成海外本地化的 生产基地、采购及物流配送等运营体系。
海外运营:该模式下,企业通过自建或收并购方式开 始打造海外本地化的运营能力,并在海外市场拥有独 立的本地化品牌、产品研发、生产、采购、物流配送 等完整的实体业务运营体系,适时推出符合当地政府 要求及市场需求的产品,但是这些业务相对分散,还 没有形成全球一体化的运营。
全球化运营:该模式下,企业已经拥有了一套全球模 板以及整合的全球运营管控体系,在对海外业务进行 规划或推广时,能够将全球产业链充分融入至海外本 地化业务,形成全球生态合作与协同体系。因此企业 通常采取集中管控,对全球业务进行一体化的运营 管理。
2.企业出海痛点
不论企业采取哪一种出海模式,通常会面临以下四类 痛点:
痛点一是风险多,每个国家和地区的政策监管、法律法规 复杂多样,对企业的合规性要求很高,而且一些国家和 地区的市场存在较多不确定性,政策也会经常发生突变, 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合规风险,企业必须根据当地的政策变 化,及时调整海外业务。
痛点二是管理难,各个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文化、习俗及观 念带来认知差异,导致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不顺畅,从而发 生工作习惯冲突,企业的管理难度加大,比如:企业是否 了解当地的文化、理念、风俗和信仰?是否了解当地工会 和管理层的关系?如何留住本地人才?
痛点三是差异大,以企业通过收购出海为例,被收购的海 外企业与总部管理体系不贯通,缺乏统一的管理平台,数 据难以匹配,集团对收购企业缺乏有力和及时的管控,最 终导致企业全球化运营不畅。
痛点四是韧性差,逆全球化以及疫情冲击的影响,对企业 全球化供应链的灵活性和敏捷度提出了新的要求,全球供 应链的系统搭建,及其弹性和韧性,决定了出海企业的发 展命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