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海肴“折戟”新加坡,中国餐饮出海“安全课”敲响警钟

字节跳动海外员工食物中毒事件迎来新进展。

去年7月30日,字节跳动新加坡办公处发生集体食物中毒事件,约60名员工吃了云海肴提供的餐食后出现食物中毒的症状。事后,云海肴方被告上法庭。

今年7月2日,云海肴CEO吕志韬在新加坡国家法院庭审中代表公司认罪,控方指控云海肴违反《环境公共卫生<食品销售法>》及《环境公共卫生(食品卫生)条例》两项罪名成立,案件将延期至7月17日宣判。

这一事件不仅让云海肴在新加坡陷入舆论漩涡,更对其后续出海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暴露出中国餐饮品牌出海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痛点”问题。

据悉,新加坡是云海肴品牌出海征程的首站。2019年,云海肴在新加坡樟宜机场开出首店,截至目前已在当地开设5家门店。新加坡作为一座国际化程度极高的城市,拥有多元的文化和消费群体,对于云海肴而言,是一个展示中式餐饮魅力、拓展海外市场的理想之地。然而,这次食物中毒事件却如同一颗重磅炸弹,给云海肴的出海战略带来了巨大冲击。

从品牌声誉角度来看,此次事件严重损害了云海肴在新加坡乃至整个国际市场的形象。在餐饮行业,食品安全是消费者最为关注的因素之一,一旦出现食物中毒等严重问题,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度便会急剧下降,从而影响品牌在全球范围内的口碑传播。品牌声誉受损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修复,后续云海肴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重建消费者信任,这无疑会分散其在海外市场拓展和运营上的精力。

在市场拓展方面,此次事件也可能导致云海肴在新加坡发展受阻。众所周知,新加坡政府对食品安全问题极度重视,此次云海肴因违反相关法规被起诉,可能会面临高额罚款、停业整顿甚至吊销营业执照等处罚。即使最终处罚较轻,新加坡相关部门也可能会对云海肴的后续经营进行更严格的监管,增加其运营成本和难度。此外,其他潜在合作伙伴,如商场业主、供应商等,后续也可能会对与云海肴的合作持谨慎态度,从而影响其在新加坡的市场布局和业务拓展。

不仅如此,新加坡在国际上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是许多中国企业出海的重要“桥头堡”。云海肴在新加坡出现如此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其他国家可能会因此对其投资布局采取更严格的审核,给云海肴的全球出海战略带来阻碍。

其实,此次云海肴的事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中国餐饮品牌在出海过程中面临的诸多“痛点”问题。

其一,“供应链稳定性”就是中国餐饮企业出海时面临的首要挑战。以云海肴为例,为了追求和国内一样的品质,其在新加坡80%的食材需要从国内空运。高昂的运输成本不仅增加了企业的经营压力,还面临着生鲜通关等一系列问题。一旦供应链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卡顿,就可能导致食材供应不足或变质,影响餐厅的正常运营和菜品质量。

其二,食材管理难度大也是中式餐饮出海的一大难题。中式餐饮流程复杂,对食品新鲜程度要求更高,尤其是夏天,细菌超标现象较为普遍,管控相对困难。

其三,厨师资源短缺同样制约着中国餐饮品牌的出海发展。大多数中餐品牌为保证菜品口味,都会选择国内厨师,但海外工作签证限制严苛、流程复杂,且数量有限,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餐饮品牌出海。

其四,文化差异和消费习惯的不同也给中国餐饮品牌出海带来挑战。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饮食文化和消费习惯,中国餐饮品牌在出海过程中该如何平衡自身特色和本土化改造,仍需持续进行探索。在发展初期,国内餐饮品牌的固有优势可能会显现,但如果未能适时进行本土化调整,这些优势也有可能会阻碍其发展。

目前来看,中国餐饮品牌出海正在经历从“试水探索”到“系统化扩张”的关键转型期。尽管政策支持、消费群扩张和社交媒体推动为出海创造了机遇,但供应链、文化适配、合规管理等深层痛点仍构成核心挑战。

此次云海肴事件也为其自身乃至整个中国餐饮品牌出海敲响了警钟。只有正视这些问题,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严格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加强供应链管理,优化食材品控,实现文化融合,才能真正在海外市场立足并取得长远发展。

展望未来,如果中国餐饮在出海时能有效解决“全球化能力”与“本土化需求”的匹配挑战,构建起“供应链+合规+人才+资本”的生态体系,那么终将会实现从“中国味道”到“全球品牌”的跨越。

编辑:鞠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点赞

发表回复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 * 标注